【文化动态】
(图源: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 综合人民网等报道,2023“国际中文日”英国主题活动5月11日在伦敦举行,本次活动由汉语桥俱乐部(伦敦站)、英国汉语考试委员会主办,来自6所中文培优项目7至9年级的百余名英国师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中感受中文的魅力。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杨晓光参加活动并致辞,他表示,当前各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促进相互了解,推动民心相通,增进文明对话,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正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为世界提供巨大机遇。学好中文,就是打开拥抱未来的窗口。希望中英年轻一代通过语言学习成为双方友好的使者,加深相互理解,消除隔阂误解,促进中英文化互鉴,推动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戏曲脸谱、吹墨梅花、“纸”艺书画、武术学习等工作坊互动方式,生动体验中文魅力,感受中国文化,度过了愉快难忘的时光。
★ 据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馆网站报道,5月4日,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应约会见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主管托马斯等,就中国与北爱教育、文化合作进行交流。张美芳指出,总领馆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不断深化与包括英国文化委员会在内有关部门务实合作,进一步助力中国与北爱民心相通、文化互鉴。托马斯表示,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不断增进英及北爱各界对华了解,推动双方人文合作更上层楼。
(图源:《金融时报》)
★ 据人民网等报道,5月8日,第九届伦敦手工艺周开幕,来自中国的naze naze织物工作室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Fabric X展览空间展出了独龙乡和大利侗寨的手工织物作品。在英国《金融时报》当日刊发的2023伦敦手工艺周专版中,独龙族织毯作为封面大图出现,成为本届手工艺周一大亮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公参李立言出席相关活动并向媒体表示,中国独龙族的手工织物产品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传递了中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中国人民新的生活观念、环保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带到了国际艺术平台,期待能有更多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品和非遗项目走向世界。伦敦手工艺周于2015年首次举办,通过遍布伦敦各处的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内容,连接来自全球各地逾数百位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去年该活动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吸引约12万名观众。
(图源:郎朗工作团队)
★ 5月6日,英国王室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举行盛大加冕仪式,上千名嘉宾被邀请到场,中国钢琴家郎朗应邀在5月7日的庆典音乐会上演奏了一首具有中国曲风的钢琴曲《花木兰》。2012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60年的庆典晚会上,郎朗也曾受邀演奏。
(图源:新华网)
★ 据新华网等消息,5月10日,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开幕。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3000家,预计吸引16万观众。本届博览会分设游乐文旅、数字文旅、康养文旅、景观文旅、休闲文旅五大版块和十大专题展区,展品涵盖游戏游艺、主题公园、室内乐园、景区装备、园林景观、花卉园艺等。博览会显示出“元宇宙”正成为文旅行业新动能。行业整体朝着更强交互性、科技性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产品已能够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全方面沉浸式体验。在展区里,轨道影院的曲面大屏充分填充了观众视野。搭配VR头显的“星际飞碟”更是以360度翻转,带给体验者绝佳的身临其境感。
★ 据央广网消息,5月是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30余家博物馆积极探索延时开放服务模式,结合各馆特色,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满足观众文化需求。首都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将在每个开放日延时开放至19:30。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金榜题名——中国古代科举”等精品展览,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文物·创意·生活——2023年北京博物馆文创市集活动”系列活动将在延时开放期间与观众见面。此外,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15家博物馆结合本馆实际,积极推进延时开放。
★ 据英国《卫报》消息,日前在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举行的贝利·吉福德(Baillie Gifford)奖设立25周年颁奖典礼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詹姆斯·夏皮罗(James Shapiro)凭借2006年的获奖著作《1599年:威廉·莎士比亚生活中的一年》获得该项纪念大奖,并获得25,000英镑奖金。贝利·吉福德奖前身为以史上第一部英语词典的编纂者命名的塞缪尔·约翰逊奖,创立于1999年。25周年纪念大奖从此前24位获奖者中选出。评委主席、《新政治家》杂志的主编杰森·考利评价这是一部“对传记进行了有准备和原创性的重新想象”的作品。1599年,莎士比亚完成了《亨利五世》,撰写了《凯撒大帝》和《皆大欢喜》,并创作了《哈姆雷特》初稿。夏皮罗在其著作中研究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对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Karin Hindsbo馆长(图源:© Nasjonalmuseet / Ina Wesenberg)
★ 据英国《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近日报道,挪威国家博物馆馆长Karin Hindsbo将于今年9月起接替Frances Morris,担任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馆长。其任命声明中提到,Hindsbo以细致和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国家以及国家间艺术的生态,高度契合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宗旨和理念。现任馆长Morris在任期间扩充了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馆藏和各种项目,使其更加多元化。Hindsbo上任后将面临新的挑战:疫情后维持参观人数、更加关注与新兴艺术家之间关系等。
(图源:央广网)
★ 据央广网消息,4月28日,“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规模盛大、展品种类丰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在中国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向公众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绘画的发展盛况,更浓缩体现了19世纪异彩纷呈的欧洲艺术。展览以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的沃克美术馆、苏德雷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和世界文明馆精选近100件珍贵展品为依托,并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及中国丝绸博物馆甄选藏品,展出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多项品类。
(图源:新华社)
★ 综合新华网、澎湃新闻消息,由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于5月7日落下帷幕。展览展出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伦勃朗、莫奈、梵高等50位欧洲顶级艺术巨匠代表作52件,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是“一部浓缩的欧洲美术简史”。本次大展创下了众多纪录:展期98天,共开设50次夜场,创下了上博夜场开设数量之最。观众总人数超过42万,创下了全国博物馆单个收费展览观众数量之最。展览推出线下文创产品共200余种,销售额超过2400万元,创下了国内单个特展文创销售额之最。本展览媒体传播总阅读量突破4亿,创下了上博特展宣传覆盖面之最。展览最后一天,上博还专门推出“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特别活动,这也是上博建馆以来首次24小时连续开放接待观众。
(图源:《艺术报》)
★ 据英国《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5月4日消息,列支敦士登一家为艺术品提供在线股票交易的公司Artex,计划于5月30日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本次关注的艺术品价值一般在5000万欧元以上,主要是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与传统股票相似,Artex受列支敦士登金融市场管理局监管,由一家银行承销,并由罗斯柴尔德投资银行提供咨询。所有艺术品或艺术品的IPO均由Artex所有。股东在每件作品中的持股比例不超过10%,所有Artex持有的艺术品将面向博物馆用于临时租借。
(图源:联合国网站)
★ 据英国《艺术报》报道,剑桥大学耶稣学院(Jesus College)院长索妮塔·艾琳(Sonita Alleyne)5月4日在联合国非洲裔专家工作组第32届会议的一次演讲中表示,“非洲讨价还价、乞讨和购买被盗文物的时代已经结束”。剑桥耶稣学院于2019年11月首次宣布将归还一个贝宁青铜公鸡雕像,该雕像于1905年由一名学生的父亲捐赠。该青铜器是1897年英国殖民军在惩罚性远征期间直接从贝宁王室抢夺而来。该学院是英国第一个归还贝宁青铜器的机构。艾琳在演讲中补充道,“在过去18个月中,英国的机构如阿伯丁大学和霍尼曼博物馆,与美国的机构以及来自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领导者们一起,归还了单个或整个贝宁青铜器收藏品。这是真正的行动。”
(图源:《欧洲时报》)
★ 据欧洲时报报道,5月5日2023“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全英大区赛线下决赛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此次比赛是“汉语桥”全英大区赛组委会自2021年从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接手该赛事以来,第一次举办线下决赛;同时,也是自疫情恢复以来,中国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的首次线下决赛。经过三个月的赛事筹备和全英60多所中学近250名学生参加的预赛选拔,决赛当天有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32所中学的39名个人赛选手和61名团体赛选手分别角逐个人赛初级、初级加、中级、中级加和高级一共5个级别以及团体赛初级和中级2个级别的三甲。选手们根据比赛级别,分别完成2分钟自选命题演讲、中英句型翻译、现场命题演讲、团体故事视频展播以及现场即兴问答等比赛内容。
★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消息,Festival Republic公司申请在莱斯特市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为期两天的大型音乐节计划,得到了当地企业的欢迎。企业希望在疫情之后,通过举办音乐节给当地带来急需的财政刺激,修复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获批准,音乐节将于9月16日至17日举行,每天可容纳3.8万人。
(图源:巴比肯中心)
★ 据伦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消息,中国钢琴家王羽佳将于5月25日在巴比肯中心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为当地观众带来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届时将演奏马格努斯·林德伯格(Magnus Lindberg)专门为王羽佳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这也将是该作品在英国的首次演出。
【图源:新华社(2022年切尔西花展)】
★ 据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消息,2023年切尔西花展(Chelsea Flower Show)将于5月23日至27日在伦敦举办。切尔西花展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创办于1862年,最初在肯辛顿(Kensington)举行,自1913年起移至伦敦的切尔西(Chelsea)地区,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是英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花卉和园林展览。
【旅游信息】
★ 据“文旅之声”5月3日消息,“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全国共举办广场舞、群众歌咏、“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约4.75万场,参与人数约1.66亿人次,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全国1.28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86%。根据数据监测,4月28日18时至5月3日6时,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768.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6.39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114.5%。
(图源:人民网)
★ 5月6日是英国王查尔斯三世国王和卡米拉王后加冕庆典日。英国旅游局从4月底便在其网站刊发系列文章,利用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宝贵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宣传英国作为游客目的地的地位,并鼓励全球旅客来英旅游。英国旅游局对国际消费者的最新研究指出,英国的历史和传统在推动入境旅游方面具有吸引力。另据《镜报》5月2日刊文预测,国王加冕银行假日周末期间,英国经济将迎来超过80亿英镑的巨大提振,英国旅游业收入预计将增长2.5亿英镑。
★ 5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餐桌”(World’s Table)栏目发表文章《加冕仪式的菜肴:适合皇室的食物》称,英格兰、英国和联合王国君主的加冕仪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食物在新国王或王后的加冕仪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新登基的国王或王后的价值观的“第一瞥”。食品历史学家安妮·格雷博士评论说:“加冕礼食品反映了当时的口味,因为它是由一个时代的厨师用一个时代的设备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人烹饪的”。
★ 根据英国国家旅游局消息,英国航空于4月27日正式恢复伦敦希思罗机场至上海浦东机场的往返客运服务,伦敦至北京航线也将于6月3日恢复运营。维珍航空于5月1日起恢复伦敦往返上海的每日客运及货运航班服务,助力中英两国之间的日常商务和旅游往来。
★ 据英国旅游局微博消息,英国旅游局日前发起“中国家庭的英国故事”征集活动,邀请中国民众分享自己家庭与英国伦敦的故事,一起庆祝母亲节。
★ 据《中国文化报》5月10日消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9.44亿,同比增长52.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2.72亿,同比增长30.1%。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5%;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18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 据“文旅之声”5月5日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同时,为加强主题线路市场化转化,满足游客实际出游需要,在主题线路框架下,精心设计了38条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形成了《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书中涵盖行程规划、路况介绍、沿途特色景区、游玩锦囊等旅游信息,吸引旅游爱好者探索和发现长江文化和自然之美,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 据新华社消息,“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游呈火爆态势,出境游热度也在持续升温。英国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前,中国是英国最有价值的入境游客市场之一。英国提提卡卡旅游总经理方刚对记者说,英国旅游局今年开始在中国开展旅游推广,众多英国商家,包括酒店、餐厅、景点、购物店等也针对回归的中国游客做足准备。中国游客在英消费力强,英国旅游业界一直非常期待。
★ 英国政府网5月5日发布了2023年春季政府正在进行的关于英格兰短期租赁行业的两项公开咨询。发文指出,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基于共享经济的出现和数字平台的发展,短期出租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英国游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认识到短租带来了一系列好处,希望确保从多样化和可持续的游客住宿服务中获益,在支持旅游经济的同时也保护当地社区。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整理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