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国际社会持续高度关注,一些海外汉学家们对二十大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大会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注入动力,是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本期推出史蒂芬·布鲁尔(瑞典)、权起植(韩国)、哈米德·瓦法埃(伊朗)、明竺(巴基斯坦)、伊曼(埃及)、朱正珍(泰国)相关评论。
史蒂芬·布鲁尔(瑞典)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一带一路”倡议其重中之重是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我通读了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治理的著作,富含哲学思想。文章里提出,东西方要合作共赢、发展友谊。目前,有近150个国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世界上那些发展受限的地区——如非洲、南美及亚洲不少地区——也因此得以发展。这为世界进步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权起植(韩国)
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首尔传媒大学院客座教授、前韩国总统秘书室国政情况室室长、卢武铉总统竞选办公室副室长。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稳步提升。中国在建党100周年时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方面贡献巨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控新冠疫情等问题,中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这些贡献,全世界人民都看在眼中。我相信,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会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会越来越深。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致力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富强国家。回顾中共百年历史,从长征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后,中国正向着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
谈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套书,我从第一卷一直读到了第四卷,现在我还将第四卷随身携带并时刻阅读。这套书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原则开始,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合作等宏观话题,也谈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微观议题,不仅谈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也指明了实现宏伟蓝图的实践方向,宏观与微观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实令我感叹。这是一套极为优秀且难得的治国理政理论书籍,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因此我推荐全球各国的领导人和政治家,都来读读这套书。
——摘自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
哈米德·瓦法埃(伊朗)
伊朗知名学者、伊朗德黑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伊朗总统会谈翻译。2019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学员。
报告中再次提到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国际社会期待这些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伊朗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德黑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内的很多伊朗学术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大,希望借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共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摘自《新华网》
明竺(巴基斯坦)
“一带一路”研究领域青年学者、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成功和挫折,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有时试图找到捷径,想简单粗暴地复制别国的成功路径。但很多时候,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的国家。例如,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对于发展中国家理解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如何修复经济问题的确是有用的,但它有个问题,它不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相反,中国总是研究自己,看到自己国家拥有的东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思考如何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和工具,来解决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于它的创造性和整体性。它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发展中国家好像在历史的候车室里,似乎必须遵循那些殖民国家两三个世纪前的发展轨迹。然而事实上,我们应该深刻了解自己,努力用自己的方法克服困难,寻找前进道路。因此,中国作为一个成功发展的国家,非常鼓舞人心。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和修正。中国有个谚语叫“摸着石头过河”。不必等待完美的计划,计划永远不会完美。只要带着远见,定下一个计划,就出发吧。情况肯定是多变的,新的困难和新的机会都可能会来临,灵活应变即可。
伊曼(埃及)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助教。2019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杭州)学员。代表译著《中国历史十五讲》《孔子》等。曾参与多项大型活动同传翻译工作。
随着中国在各种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中国声名和地位更加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经验”吸引了全球目光。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重要大会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作为埃及汉语学者我密切地关注中国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报告和决议。大会总结了中国在近十年来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关注会议,我认识到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中国伟大发展经验的成果,以及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
我希望阿拉伯国家能够通过关注和解读二十大报告,更加了解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和治国理政智慧,借鉴中国发展经验,认识到中国正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目标造福各国人民。
——个人文章
朱正珍(泰国)
泰国青年企业家,曼谷知名优质酒店创办人。2019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杭州)学员。
2019年9月11日,我随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杭州班学员一起赴上海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记得地址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随后我又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这次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提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些目标都在后来一一实现。
百年光阴飞逝,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我为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毅力深深感动,也相信这个新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二十大报告,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友情链接